一、操作前准备与设备检查
1、环境预判与自检
检测前需确认目标区域气体类型(如受限空间需关注O₂、H₂S、CO浓度),避免单气体检测仪应对多气体场景。开机后检查屏幕是否异常、采样管是否破损(漏气导致检测值偏低)或进气格栅堵塞。
2、样品预处理
包装样品需粘贴专用密封贴片防止漏气,采样针穿刺时需避开包装内物体,避免针头阻塞或断裂。非防爆型号严禁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。
二、操作过程安全规范
1、个人防护与通风
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装备(手套、护目镜等),尤其在检测易燃/有毒气体时。保持检测区域通风,防止气体泄漏积聚。
2、采样要点
分层采样:气体密度不同(如H₂S下沉、CH₄上浮),需在顶部/中部/底部多点采集。
气泵控制:启动气泵后需监测流量稳定性,超设定参数会触发声光报警。
3、防干扰措施
避免高浓度气体直接冲击传感器(如用打火机测试可燃气体),可能损坏仪器。更换检测气体时需彻底清洁气路,防止交叉污染。
三、校准与数据准确性保障
1、校准流程
使用前必须零点校准(洁净空气中调整),定期用标准气体进行跨度校准,并修正交叉干扰(如CO传感器对H₂的干扰)。
2、环境控制
工作环境温湿度需符合仪器要求(如高温导致传感器失效),避免强电磁场干扰数据。
3、数据记录与备份
结果稳定后保存数据,定期备份防止丢失,异常数据需结合环境因素复核。
四、设备维护与故障预防
1、日常维护
清洁:用软布擦拭外壳,禁止化学清洁剂直接冲洗;定期清理传感器格栅灰尘,防止堵塞。
气路保养:检查硅胶管变色情况(变粉需更换),及时补充电解液(如氢气分析仪的氢氧化钾溶液)。
2、传感器管理
注意传感器寿命:电化学传感器约1–2年,催化燃烧式(LEL)约3年,超期需更换。低温存放可延长寿命。
3、故障应对
出现异常报警立即停机,禁止自行拆解传感器或电路板,需由专业人员维修。
五、典型错误操作规避
1、仪器选型错误:单台仪器无法检测所有气体类型,需按需求匹配传感器。
2、安装位置不当:检测比空气重的气体(如丙烷)时,探头应贴近地面0.3–0.6m;轻气体(如氢气)需距源0.5–2m高处。
3、忽略电池管理:长期不用需取出电池,充电需在安全环境进行,避免混用新旧电池。
六、特殊场景注意事项
1、有限空间作业:进入前强制通风降低气体浓度,佩戴便携式检测仪并连接安全绳,严禁单人操作。
2、腐蚀性环境:需加装防腐涂层或防尘滤网,避免酸碱气体侵蚀传感器。
3、储运规范:长期存放需置于干燥避光处,避免重压或碰撞。
提示:操作差异可能因仪器型号而异,请以设备手册为准。涉及防爆、有限空间等高风险场景时,需严格遵守行业安全规程。